回首頁 抬頭

 

titleend

 
:::

水的循環

節約用水
 

   台灣雖然雨量豐沛,但因為降雨在時間與地理上的分佈不均勻,可利用的水資源十分有限。近年來由於都市化劇烈、工商業蓬勃發展,各目標用水劇增,除造成供需的失衡外,也導致水資源在質與量方面的破壞。因乾旱缺水造成生活不便及工商生產損失的事件也層出不窮,水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的課題,已成為台灣人民生活品質是否提升,產業經濟是否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。


   傳統的水資源開發不外:引用川流水、興建水庫、抽汲地下水等三種模式。川流水的引用,台灣受地形的影響,河川多坡陡流急,且豐枝水期逕流量懸殊,目前川流水已在儘可能利用的範圍下充分引用。惟近年來河川水質污染嚴重,許多中下游河段水質惡化,川流水的可利用率降低,除少數的灌溉引水外,似乎已無法直接供給他標的使用。水庫的興建,乃是因應台灣自然降雨條件受時空不勻限制下的必然措施,借助於此,水資源的供才能確保更高的穩定性與有效性。但是近年來由於山坡地開發劇烈,部份土地超限利用嚴重,導致已有的水庫呈現淤積與水質優養化的隱憂。而新水庫的興建,也由於優良壩址多已開殆盡,新址難覓同時受環境影響、民眾抗爭等因素影響,工程開發曠日廢時,開發與日俱增,這種新水源的開發方式,其不確定性已越來越高。地下水利用,雖號稱是最穩定的水源,在大家沒約制的抽汲下,終於因為超抽,導致地盤下陷、海水入侵、水質鹽化等環境災害;另外由於工商企業的發展,對地下水質的破壞案例也屢見不鮮,這一切都使地下水能否持續穩定供給的特質引來了很大的疑慮。


   在傳統水資源開發已面臨瓶頸,而新的用水需求卻不斷增加的情形下,節約用水的措施已成為必然的途徑。因此兼具供給面與需求面特質的「替代性」與「補充性」水資源的利用便為努力的必然方向。舉凡:雨水貯留利用、個別或區域的中水利用、都市污水的回收再利用、工廠或工業區的水回數再利用等等,甚至河口的半鹹水或海水的淡化利用或直接利用等等,都是增加可用水源的方法,其實也就是水資源有效利用的積極作為。
 


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水的循環圖 水的循環圖


 

建議環境: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5

Copyright©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水資源保育及發展研究中心
2003 All Rights Reserved.